首页

北京足踩视频冰时代

时间:2025-05-24 14:28:22 作者:全国妇联等11部门部署开展2025年“六一”庆祝活动 浏览量:72499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科技部4月28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称,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已确定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作为主要活动之一,将举办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开放。

资料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该通知指出,为生动展现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氛围,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紧迫感,促进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中国科协、科技部决定2024年5月上旬—6月上旬组织开展2024“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主要活动包括科技工作者宣传表彰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展览、“唱响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共和国的脊梁”文艺汇演、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其中,系列展览方面,举办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开放,组织主流媒体开展博物馆“巡礼”活动。同时,广泛发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平台,启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民打卡探馆”活动,发布“科学家地图”,打造一批科学家精神主题文旅线路。

  文艺汇演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推动“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提质扩面增效,鼓励依托“学风涵养工作室”“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等载体开展剧目编创,培育、遴选、推荐一批优秀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支持开展线下巡演和线上展演。

  科技志愿服务方面,通过“惠民兴县”“翱翔之翼”等科技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标准化指引》宣贯活动,组织科技志愿者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系列服务活动。

  两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区、各学会、各单位围绕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确定的主题,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据了解,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复将每年的5月30日设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博物馆展出300件圆应塔遗珍

据了解,中国中车与四家战略合作银行共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为53家民营小微供应商提供了近2.5亿元资金融通支持,平均融资成本低至3%,大幅低于市场融资成本。

【小新的Vlog】民族大联欢!小新带你学跳特色民族舞

王毅表示,在习近平主席掌舵领航下,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进步,也将为世界带来重要机遇。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增强,是稳定因素的增长。中西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社会包容的国家,在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看法,我们愿同西班牙一道,推动各国加强对话合作,超越矛盾分歧,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

湖北黄冈多彩旅游路自行车联赛(浠水站)10月27日鸣枪

强化人权和诉讼权利保障。做实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对46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39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同比分别增长31.4%、22.4%。实事求是、依法纠正冤错案件,再审改判无罪87件122人,同比增加21件42人。向涉诉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8.4亿元。做实以程序促公正。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纠纷,事实之争、法理之辩,要做实“庭上见”。二审开庭率增长10.55个百分点,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增长3.04个百分点;上诉率下降0.18个百分点。做实“有信必复”。针对涉诉信访多为重复访的情况,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推进“有信必复”。去年9月以来,全国法院7日内程序性回复19.1万件,期限内回复率91.4%;实质性答复10.7万件,期限内答复率95.6%。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带头,各级法院领导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妥善化解“停尸不化”14年“骨头案”等一批陈年积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社区工作者等对疑难复杂案件公开听证,既解“法结”,更化“心结”。

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张素)3月20日,知行中国——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其间代表团成员与奥运冠军丁宁切磋乒乓球。

WTT冠军赛首次落地西南地区 将连续5年在重庆巴南开赛

4月27日电 近期,美西方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美式霸权傲慢与“焦虑过剩”。实际上,许多中国产品出海后,受到全球多国消费者的欢迎与好评,频频“爆单”。欧美政客应该丢弃有色眼镜,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事实。他们应当看到的,是各国对中国产品的赞赏和青睐,而不是所谓“产能过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